作品系列
楷书系列
隶书系列
篆书系列
魏碑系列
行书系列
草书系列
临古系列
篆刻系列
国画系列
联系我们 更多>>

徐华志艺术网

电    话:13863652686

联系人:刘老师

网    址:www.xhzysw.com

Q   Q   :1662468851     

E-mail:1662468851@qq.com 

 

 
书画评论  
 
美术馆公共教育三问

徐华志艺术网     www.xhzysw.com

杨应时

  一. 美术馆公共教育:为什么在我国“火”起来?

  最近几年,美术馆公共教育在我国的确有点“火”。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这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扶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日益注重通过美术馆这样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艺术的成果和温暖,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从2010年起,文化部就每年在全国美术馆评选优秀公共教育推广项目予以奖励扶持,迄今已有36家美术馆的75个项目获奖。2010年和2015年,文化部组织的两届“国家重点美术馆”评估,均把公共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占到了约四分之一的评分比重。近年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开始把美术馆纳入规划考虑之中,特别是把通常由各馆公共教育部门负责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其次,这是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是世界博物馆发展的大势。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中,把“教育、研究、欣赏”确定为博物馆存在的目的,“教育”是首要目的所在。2015年3月25日由国务院颁发的《博物馆条例》,也参照了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这一定义,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热潮,在美术馆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也更加频繁深入,美术馆界的办馆理念也逐渐从“展览馆”向“博物馆”转变,从服务专业人群向服务社会大众转变。我国美术馆界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建设,特别是加强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职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创意的教育活动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和创造活力。

  当然,这也是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所致。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对精神文化生活便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全国的大中城市,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到美术馆参观、学习、体验已经成为不少民众新的生活方式。除了通常所见的参观展览,人们还热心参与各馆推出的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公共教育活动,以深化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随着近年来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行和社会上对素质教育的逐步重视,人们更是意识到美术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场所的魅力和潜力所在。

  天时、地利、人和,美术馆公共教育“火”了起来。我认为,这首先是件值得欣喜和祝贺的好事,应当予以肯定。

  二. 美术馆公共教育:如何理解,如何开展?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的影响,我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比较重视自身的“宣传教化”作用。像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这样的大馆,其教育部门至今仍称“宣传教育部”或“社会教育宣传部”,即可见一斑。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方式也主要以以说教式、灌输式、解释式为主,最常见的宣教人员就是手持喇叭背台词的讲解员,在这种情形下观众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宣传和教化。我国的美术馆界,虽然也肩负文化宣传任务,但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长期以来主要是服务于艺术家等专业人群,离普通老百姓距离比较远。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博物馆、美术馆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强调提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教育服务”,鼓励观众的主动参与。例如,中国美术馆的教育部门自2004年底创立时即称“公共教育部”,强调其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旨在提升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水平。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我国的美术馆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公共教育,但仍面临不少实际问题。例如, 美术馆公共教育仍受制于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整体社会环境,发展空间相对局促,以全人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往往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当然也有美术馆运营体制上的问题。公立美术馆虽然经费相对有保障,但较多地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自主性不强。私营美术馆数量增长迅速,但一般在经费上捉襟见肘,有的还需要依靠通过公共教育活动赢利,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机构”,充分实现其公共教育使命。

  探讨如何在美术馆开展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我们需要思考两个基本问题:艺术教育对个人成长有何作用?美术馆公共教育有何优势和特色?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艺术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提倡创造、开放思维、拓展想象、丰富情感、放松身心。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美术馆公共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五方面优势和特色:基于实物、情境开放、形式多样、受众丰富、资源整合。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我们可以从“大教育”和“小教育”两个角度去理解。所谓“大教育”,是指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个面向公众的教育机构,为教育的目的而存在。教育是美术馆的核心使命所在,美术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应以教育为导向和旨归。所谓“小教育”,则指美术馆的教育部门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开展各类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和服务。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基于实物(艺术作品)的教育,比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情境更加开放自由,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服务于大众与小众的需求,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美术馆公共教育目的并不在于培养艺术精英(专业人才),而是让最广大的观众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审美体验的同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协调全面发展。

  不少人担心,我国的美术馆,临时性展览多,固定陈列少,如何开展公共教育活动?事实上,在近年的公共教育探索中,我国的美术馆变挑战为动力,根据展览主题、展品情况、艺术家特长、空间设计、受众需求等各方面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进步。这些公共教育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诸如:面向成人、儿童和外宾的志愿者义务导赏;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讨论会;以社会普及为主的专家讲座;结合特定主题在展厅现场举办的轻松活泼的艺术沙龙活动和与艺术家、策展人对话活动;将展厅欣赏与动手创作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演示和体验工作坊;从大师名家作品获得灵感启发的少儿艺术作品展或针对青少年的专题教育展;结合展览内容和特定知识点开发的展厅导赏手册、儿童教育手册、亲子手册、教师资源手册;利用新技术手段,就艺术创作、欣赏、教育相关主题开展的多媒体语音导览、互联网交流体验;等等。除了“请进来”,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公共教育也积极探索从美术馆空间“走出去”,在更加宽广的社会空间中施展身手,拓展出许多好的做法,形成了不少新的经验。

  三. 美术馆公共教育:何为有效,如何评估?

  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否有效,首先要看美术馆公共教育如何定位,教育目标如何设定。总体而言,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根本在于其公共性和公益性,重在社会公众的参与,重在为广大观众提供文化福利。如果一个美术馆所提供的所谓“公共教育”没有体现其公共性和公益性,显然就谈不上有效。具体而言,美术馆公共教育也要考虑到不同受众人群的需求和美术馆自身的特色定位。以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例,面向幼童、学生、成人的教育服务是否有效,其评估考虑的标准就很不相同。面向幼童的公共教育就应当关注儿童智能、行为能力的发展,密切亲子关系,以及帮助家长和教师利用美术馆的儿童教育资源。面向学生的公共教育就应当关注其教育内容如何与学校课程教学的关联,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对事物的新的认知,如何激发学生求知、体验、交流的兴趣和热情。面向成人的公共教育就要考虑到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客观性、全面性,尽可能鼓励成人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形成看法。以受众的专业程度而言,面向美术学院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的公共教育活动就应适当强调其专业性和学术性,而面向社区非专业的退休人员的公共教育活动就应侧重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参与和喜爱。以美术馆的宗旨定位为例,作为国家级视觉艺术博物馆的中国美术馆所推出的公共教育更加看重的是如何为最广泛的社会公众(包括国内外观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教育服务,发挥其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而一座高校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可能就更加侧重其与学校教学科研的结合,重在为教师学生服务。

  对美术馆公共教育有效性的评估,就要基于这样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大致可以从四个层面去思考。第一,反应层面。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否有效,我们要看参与者获得了怎样的体验,他们的投入度怎么样,满意度怎么样。第二,学习层面。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否有效,我们要看参与者获得了怎样的知识,对其巩固已有知识有何助益,是否构建对事物新的认知。第三,行为层面。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否有效,我们还要看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是否有助于其更全面的发展和成长。第四,成效层面。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否有效,还要看其对机构、文化、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应该根据具体情境和目的而定。常见的评估方法诸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等。在美术馆公共教育评估中,我认为有两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一,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应结合起来。我国美术馆评量公共教育的有效与否,通常注重参与人数、活动次数、媒体报道篇数等量化的指标,而轻视了参与者的感受、体验的质量、知识的收获等更加切实的方面。于是,美术馆公共教育就变成了简单的“搞活动”,追求规模效应,流于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只要场面热闹就行,而不在乎质量如何。二,评估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包括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我们通常对公共教育有效性的评估,常常是放在活动结束之后的即时评估。从近年来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经常可以看到“一窝蜂”现象,项目雷同,缺乏新意;更多情况下则是领导“拍脑袋”的草率决定,未经调研,临时上马,效果自然难佳。这就是缺乏活动前评估的表现。在公共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适时监控调整,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些公共教育项目,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评估,发现并非观众所爱或者不能适合新的形势,就要适时终止或调整,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当然,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或项目是否有效,不能只看眼前效应,而应作长远考虑。艺术教育对人的感染和熏陶,其作用效果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术馆公共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反思。

  (杨应时,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博物馆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生课程主讲。美国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与艺术教育博士。近年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管理、艺术博物馆教育。)

 

 
 

版权所有:徐华志艺术网  网址www.xhzysw.com       QQ:1662468851     E-mail:1662468851@qq.com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 13863652686   马老师     电话:13573602106  技术支持:
华企立方